1、课程思政建设再上新台阶
课程思政全覆盖全面深入,建立了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校级-市级-国家级”的立体化发展体系。2022年获批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2项,市级课程思政研究教改重大项目1项。组织全校任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专项培训,邀请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四位专家,从课程思政的顶层理念、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与交流,促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同时,还组织开展了课程思政云讲堂,举办了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大赛,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我校获批的重庆市2022年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团队成员 |
项目类型 |
经济法概论 |
宋豫 |
李喜燕、黄文、凌潇、何剑锋、公杰、刘为忠、明朗朗 |
综合类项目 |
财务报告分析 |
陈永丽 |
陈兴述,杨安富,陈欢,钟廷勇,黄辉,徐茜,杜迎新 |
综合类项目 |
创业金融 |
靳景玉 |
曾胜,李开秀,陈晓莉,贺晗,朱永贵,秦曾,廉然 |
综合类项目 |
财务管理学 |
顾飞 |
周兵,崔飚,杜迎新,钟廷勇,蒋水全,程文莉 |
综合类项目 |
组织行为学 |
黄钟仪 |
熊艾伦,熊雪原,田喜洲,余璇,张明涛,龚英,邓莉 |
综合类项目 |
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 |
谭湘渝 |
石晨曦,袁中美,曹园,庞楷 |
综合类项目 |
生物化学 |
韦晓兰 |
郭廷旺,杨琳,代金杭,杨景 |
科学伦理专项项目 |
数据结构 |
杨永斌 |
梁新元,严玥,罗棻 |
科学伦理专项项目 |
管理沟通 |
邓辅玉 |
王琳,熊艾伦,陈禹,张明涛 |
科学伦理专项项目 |
贸易经济学 |
宋瑛 |
张驰,曾庆均,杨海丽 |
科学伦理专项项目 |
土地资源学 |
骆东奇 |
陈帅,王兆林,邓文静,龚杰 |
科学伦理专项项目 |
人文地理学 |
周心琴 |
李斌,蔡进,武荣伟 |
科学伦理专项项目 |

2、教研教改项目创历史佳绩
2022年共有39个项目获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含1个课程思政专项)、重点项目9项、一般项目26项,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数历年最多。本年度立项项目总数在市属高校排名前四,重大项目、一般项目立项数在市属高校排名前三。
2022年我校获批的市级教改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类别 |
备注 |
1 |
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案例库构建 |
重大 |
课程思政专项 |
2 |
高校高质量党建引领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 |
重大 |
|
3 |
高水平新文科高校建设的商工融合实践路径与探索 |
重大 |
|
4 |
高校“基层党建+课程思政”双融合双促进模式与实施路径研究 |
重大 |
教指委 |
5 |
基于G-TPCK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实验室建设创新与实践 |
重点 |
|
6 |
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面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重点 |
|
7 |
高校混合式教学建设与教学管理“新形态”实践探索研究 |
重点 |
|
8 |
内涵式教育驱动的全专业系统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及实践 |
重点 |
|
9 |
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与协同创新 |
重点 |
|
10 |
新时代国家治理高质量人才培养视域下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体系改革 |
重点 |
教指委 |
11 |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创新协同研究 |
重点 |
教指委 |
12 |
高校写作能力培养的分层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实训研究 |
重点 |
教指委 |
13 |
高校信息检索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重点 |
教指委 |
14 |
产业需求导向下“设计+”学科交叉课程群建设及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
一般 |
|
15 |
基于“科-产-教”融合的智能车辆专业协同育人智慧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一般 |
|
16 |
“新文科”背景下融通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一般 |
|
17 |
新文科+考研热背景下社会学“应用+研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一般 |
|
18 |
立德树人视域下计算机类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
一般 |
|
19 |
大思政格局下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和实践探索 |
一般 |
|
20 |
学习投入视阈下“多态协同、三学三导”学教模式设计及应用研究 |
一般 |
|
21 |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一般 |
|
22 |
高等院校经管类本科专业“全过程思政”理论架构及实践探索 |
一般 |
|
23 |
传统公共管理类专业新文科改造提升路径实践探索——以土地资源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为例 |
一般 |
|
24 |
“双碳”背景下科教融合驱动的机械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一般 |
|
25 |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一般 |
|
26 |
内生驱动,创新构建高校实验安全教育分级培训体系——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 |
一般 |
|
27 |
“数智”时代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一般 |
|
28 |
“师生共同体”理念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
一般 |
|
29 |
计算机类特色专业“商工融合、产学协同”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一般 |
教指委 |
30 |
大数据驱动交叉学科人才画像与培养研究 |
一般 |
教指委 |
31 |
《食品新产品设计与开发》创新型教学改革与实践 |
一般 |
教指委 |
32 |
文化自信视域下设计学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
一般 |
教指委 |
33 |
人工智能背景下地方高校信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及建设 |
一般 |
教指委 |
34 |
大数据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 |
一般 |
教指委 |
35 |
健康中国需求下体医融合人才培养三题:观念·知识·技能 |
一般 |
教指委 |
36 |
多元合作: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
一般 |
教指委 |
37 |
美国文学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 |
一般 |
教指委 |
38 |
基于立德树人导向的工科人才培养—以化学学科为例 |
一般 |
教指委 |
39 |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思维及创新性思维的实践与探索 |
一般 |
教指委 |
3、市级教学成果奖喜获丰收
2022年,我校获第六届重庆市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数量位居全市市属高校前三。与上届相比,本届我校获奖总数增加一倍,各级别奖项均有覆盖,联合申报奖项增加3项。


我校获得的第六届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名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成果完成者 |
成果完成者所在单位 |
1 |
产教深度融合的“MPAcc”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特等奖 |
孙芳城、程文莉、钟廷勇、罗勇、李定清、陈欢、王鹏、罗惠玉、唐文秀、王宏波 |
重庆工商大学、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 |
2 |
三十年坚守与蜕变:贸易经济专业由“跟随者”到“领跑者”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曾庆均、宋瑛、杨海丽、杨军、蒋兴红、孙畅、张驰、张桂君、杨立卓 |
重庆工商大学 |
3 |
“五进”“四融合”:德才相济的中国特色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李敬、宋瑛、李然、林黎、刘斌、李颖慧、陈海燕、刘晗、唐丽淼 |
重庆工商大学 |
4 |
德知能一体 教学做合一: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内生性融合育人体系的探索与 |
二等奖 |
宋豫、顾飞、罗勇、黄辉、石道元、罗惠玉、幸素园、钟廷勇、王婷 |
重庆工商大学 |
5 |
“全覆盖两结合三支撑四服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与探索 |
二等奖 |
何勇平、刘富胜、王仕勇、杨维东、邬勇、陈艳宇、龙睿赟、何玲玲、郑洁、徐茂华、范建明、袁锋 |
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博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6 |
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三融三化三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黄辉、罗勇、石道元、顾飞、周兵、蒋弘、郝颖、蒋水全、王婷 |
重庆工商大学 |
7 |
创新引领,数智驱动:“1333”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
三等奖 |
陈永丽、赵骅、尹元福、石永明、王星敏、李虹、饶光明、张永智、张学敏 |
重庆工商大学 |
8 |
服务乡村振兴,“训-赛-创”协同培养卓越电商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三等奖 |
柏群、黄钟仪、孟伟、骆东奇、龚英、龙跃、邓德敏、陈久梅、张军、刘四青、周继祥、封海粟、窦威锋、陈建联 |
重庆工商大学、京东云率为(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顺丰速运重庆有限公司 |
9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重庆高校 “三进”的理论与实践 |
一等奖 (参与) |
孟东方、杨维东、刘富胜、陈洪、周琪、张邦辉、贾安东、王军、周琴、兰桂萍 |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 |
10 |
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课程一体化生态链建设的研究与 实践 |
一等奖 (参与) |
李庆玉、任泽民、陈小强、王晓峰、陈义安、陈晓东、胡蓉、李海霞、刘莉莎、王蕾 |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四川文理学院 |
11 |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高校“一性三化” 社会实践育人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
一等奖 (参与) |
廖和平、邹士鑫、洪惠坤、朱琳、李涛、盛耀彬、杨丹、田阡、王林、骆东奇、庄伟、何潇、王刚、蔡进 |
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 |
4、一流专业建设点再添新章
2022年,我校投资学、审计学、电子商务、经济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体育教育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学校已有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9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39个校级一流专业,占招生专业数的55%。2022年,申报了1个备案专业,申请撤销了3个本科专业,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微专业开拓试点,制定《微专业建设与实施方案》,首批立项8个校级微专业项目。
我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
专业名称 |
所属学院 |
批准时间 |
1 |
经济学 |
经济学院 |
2019 |
2 |
金融学 |
金融学院 |
2019 |
3 |
贸易经济 |
经济学院 |
2019 |
4 |
环境工程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2019 |
5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学院 |
2019 |
6 |
市场营销 |
工商管理学院 |
2019 |
7 |
会计学 |
会计学院 |
2019 |
8 |
财务管理 |
会计学院 |
2019 |
9 |
物流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9 |
10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院 |
2020 |
11 |
社会工作 |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
2020 |
1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工程学院 |
2020 |
13 |
土地资源管理 |
公共管理学院 |
2020 |
14 |
投资学 |
金融学院 |
2022 |
15 |
审计学 |
会计学院 |
2022 |
16 |
电子商务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2 |
17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2022 |
18 |
经济统计学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2022 |
19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2022 |
20 |
体育教育 |
体育学院 |
2022 |

5、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不断强化
设立劳动教育教研室,配备专职人员,组织开展学校首届劳动月活动。印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动记录手册》,每月发布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学习任务安排,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座谈会,组织基层教学组织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会。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成效明显,我校会计学院智能会计教研室、环境与资源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获得2022年市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典型案例。通过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有效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促进了一流专业的建设、加快了课程资源的丰富,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

6、全面实现教学业绩数字化
教师教学业绩系统正式建成投用,系统收录了教师的教改论文、教材著作、教学类获奖、教学类荣誉称号、一流本科课程、优秀学位论文、教改教研项目、课堂教学工作量、实践教学环境工作量等重要指标,实现了对每位教师教学业绩的“数字画像”。

7、保障疫情下教学秩序正常
通过动态调整线上授课方式、选课和自修申请方式等,全面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的稳步运行。坚持每周会议研究、常态化跟踪;不定期总结和推广线上教学、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经验和典型案例。积极开展线上考试试点工作,科学制定《2022年秋季学期课程考核工作方案》,出台《关于推进非标准答案考核工作的通知》,科学合理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丰富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确保期末考试不受影响。全年共召开教学例会22次,教学运行专题工作会8次,考试专题工作会5次,智慧考试一体化培训3次,试点考试2次,各学院定期研究,形成学校-学院-师生一体协同的教学运行保障体系。这些工作极大助力了学校疫情期间的教学运行管理,保证了学校的教学运行安全稳定为学校安全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8、创新创业赛事再攀新高峰
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我校共获得高教主赛道国家铜奖2项,市赛2金2银8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市赛1银1铜;产业命题赛道市赛1金1银。在本届赛事校级选拔赛组织工作中,我校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产业赛道中共组织2255个项目参赛,在校本硕学生参赛率达到43.22%。特别是今年第一次组织进军国际赛道,成功邀请了8个国际项目参加。
第二届重庆市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报名数和入围市赛决赛数仍居全市高校前列。今年,我校师生参赛热情高涨,共组织参赛项目258个,有4个项目入围市赛决赛,入围数居全市本科高校第二位。



9、创新创业平台实现新突破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获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香樟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重装开张,吸引了13个体现新技术、新趋势的创新创业项目入驻。

10、坚持学生中心、优化转出条件,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修订《重庆工商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并正式实施,取消绩点限制和学院转出比例限制,转专业年级扩大到在一年级结束或二年级结束。2022年,我校共有231名同学转入新专业学习,较2021年的128人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有13名大三的学生成功转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