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开展首批校级“人工智能+”重点建设课程立项暨市级推荐申报相关工作的通知

教学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深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首批市级“人工智能+”重点建设课程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渝教高函〔202520号)要求,决定开展首批校级“人工智能+”重点建设课程立项暨市级推荐申报工作,现就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和任务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人工智能+”重点建设课程落实《高等教育突破跃升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具体举措,坚持以课程改革小切口,牵引解决人才培养大问题,带动高等教育改革强突破”。

(一)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是面向非专业或专业入门学生,普及人工智能知识理念,培养认知、应用能力与AI思维的课程。此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人工智能知识框架,帮助他们掌握AI核心技术,理解AI的伦理与社会影响,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课程内容应涵盖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实践案例、综合素养与伦理等多领域应用等。鼓励各教学单位开发配套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材,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此类课程以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为主课程建设完成后应在重庆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专区开放共享。

(二)人工智能赋能专业课程建设。积极推进AI赋能高校课程改革,培育建设一批基于本校课程建设基础和学科专业优势的AI+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和面向AI各垂直领域应用课程,打造AI+课程体系,创新引领课程教学改革。各教学单位应注重加强AI+基础理论课程、增设前沿技术课程、设置跨学科课程,并强化实践教学和推动产教融合鼓励利用人工智能创新教学形式,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学科专业深度融合,充分体现学科特色、专业特点。此类课程以数字化课程为主,借助各类人工智能教学环境、工具或智慧化课程平台持续开展课程建设与应用。

二、申报要求和条件

申报课程在截止时间之前,须至少开设1个教学周期,且已纳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同时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学习力、创造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各要素。能够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撑课程教学创新,组合运用多种技术改革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教学场景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尤其鼓励关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学习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施大规模因材施教,根据课程目标和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及学习表现,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策略与教案、自适应的学习路径,提供更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学习内容,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2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引入智能助教、“数字人”、虚拟导师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难点解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智能推荐相应的教学资源,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包括微课、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文献资料等富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体验。

4虚拟教室和虚拟实验室。为校内外师生提供时空灵活的虚拟授课空间和实验空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配合多样化的虚拟教学道具、专业化的场景模拟能力、智能化的教学反馈,加深虚拟课堂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5虚拟学习社区与在线协同学习。整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等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社区,提供共享资源、互动讨论、协作项目等,创造更开放、强互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实时学情监测和分析。利用大数据、大模型等技术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及时的学情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实现课堂的智慧管理和智能决策。

(三)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有力。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团队成员须有人工智能领域理论研究或实践应用教师。鼓励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开展课程建设。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有较好的前期建设基础。

三、立项程序和管理

申报推荐。教学单位认真组织本单位课程申报及推荐工作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知识产权等问题负责择优排序推荐。

校内遴选。教务处组织评审后择优确定立项校级课程名单根据学校推荐限额指标(人工智能通识课程3门,人工智能赋能专业课程7门)择优公示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后推荐市级。

)市教委评审认定。市教委对学校申报课程经评审公示后,确定立项课程名单。立项课程建设周期为1年,市课程中心配合做好课程建设指导,建设周期结束后由市教委适时组织验收工作。建设与应用成效较好的课程可优先认定为市级一流本科课程。

材料报送要求

请各教学单位2025331日(星期12:00前,《重庆工商大学首批市级“人工智能+重点建设课程推荐汇总表》(附件1)、《重庆工商大学首批市级“人工智能+重点建设课程立项申报书》(附件2)加盖单位公章后统一教务处2003办公室,不接受个人申报纸质材料均一式一份,逾期未申报,视为自动放弃。申报书PDF版和汇总表的电子材料请以部门为单位集中发送到指定邮箱:ctbuedu@126.com

附件:1. 重庆工商大学首批“人工智能+重点建设课程推荐汇总表

2. 重庆工商大学首批“人工智能+重点建设课程立项申报书




                          教务处

2025319



上一条:关于开展2025年第七届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举办重庆工商大学第九届“江南之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关闭